欢迎访问aoa买球(中国)官方网站官方网站!
您当前位置: aoa买球(中国)官方网站 > 党建工作 > 教工党建 > 列表
《走进音乐中的灵魂》
来源:本站
发布日期:2019-12-24

   2019年12月18日晚19点,由aoa买球(中国)官方网站教工党支部主办的“不忘初心,与时俱进”《走进音乐中的灵魂》第三场主题讲座,在艺术楼204顺利进行。孙晶副教授与近60名同学相约至此,一同品味音乐中旋律的魅力!

   一曲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《灵魂的牧者》,在没有器乐的伴奏和没有和声的铺垫中,清缓而至。孙晶老师带领大家走进这首8世纪之前的作品。这个时期的作品是没有记录音乐的谱子,仅凭借“记忆”口耳相传。大家通过这个作品感受到了那个时期的“旋律”,只有在它发生的时候才会存在,也只有通过对记忆中流动的音符的“回忆”才能领会。学生们通过这首作品,感受到了旋律和演唱者那生命的连接,感受到“旋律”是如此的神圣。

   孙晶老师讲到,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也称为素歌。那时候 没有乐器伴奏,没有和声铺垫,而且通常只是单声部,旋律的要求也要尽量平和。在那个时期并不是以唱的如何“美妙”为出发点,那个时期太悦耳、太动听,过于动情的旋律会被教会认为是受到了魔鬼的引诱。教会关心的是要演唱的“纯粹”与“圣洁”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虽然我们现在听,觉得十分动听,但那可不是1000年前所追求的。紧接着,孙晶老师又从历史学、社会学、美学、人类学等角度解读了为什么那个时期听着“不美的”旋律,现在却觉得是如此的“美”,而且有一种“空灵的美”。

   抛出了“何为美”这一个哲学的问题及思考,孙晶老师又引入一曲《醒来》,带领学生在音乐旋律中 探寻“从生到死有多远?‘’“从迷到悟有多远?”“从爱到恨有多远?”“从古到今有多远?”“从你到我有多远?”“从心到心有多远?”,教学生如何回到内心,静心的去聆听、体会和感受。

   孙晶老师最后把时间调快,跨过500年,来到了巴赫的时代,也就是17世纪初至18世纪上半叶, 这个时期称为巴洛克时期,有着统一的艺术风格。并且与这个时期的音乐之父“巴赫”邂逅。巴赫应该说是这个时期中最耀眼的一颗珍珠了。孙晶老师选用了巴赫G大调第一组曲「前奏曲」。这首作品的旋律一经响起,就会跟刚才的圣咏一样,一直追寻下去,是一首不得不听完的一部经典之作。巴赫的这首大提琴作品没有伴奏,但在巴赫的心里一把大提琴的独角戏,同样可以撑起一个舞台,一片天地。

   随着巴赫G大调第一组曲「前奏曲」音乐的发展源源不断的涌来,孙晶老师带领大家感受到了巴赫这首作品中,旋律的那种特有的律动和力量,并把讲座推向了高潮和尾声。这首前奏曲,好像是即兴完成的一样。通过孙晶老师的讲解,让我们深刻地感知到,这也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,非常自由。我们的思绪随着上下起伏的旋律奔涌向前。但巴赫的这部作品并没有以旋律作为此曲的创作重点,它的精华更多的体现在其组织、结构与韵律上,是一种浑然天成的美。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,细细听来,一种沉默飘然出世的感觉占据了听者们的心头,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,只有这个天籁之音。

 

 

音乐学院教工党支部报道

《走进音乐中的灵魂》

《走进音乐中的灵魂》

《走进音乐中的灵魂》

《走进音乐中的灵魂》

《走进音乐中的灵魂》

《走进音乐中的灵魂》

《走进音乐中的灵魂》